文章

談東南亞母語的推行

圖片來源:中央社

圖片來源:中央社

自由時報不久前刊出客家電視台新聞部經理向盛言君的「威爾斯準媽媽的母語扎根」一文,提到英國威爾斯的母語扎根作法,直接鎖定醫院和婦產科診所的準媽媽們,以雙語學生學業成績表現較佳的事實,來讓父母盡早知道學母語,不僅不會影響小孩其他層面的學習,甚至還比不學母語的學生表現更佳。對於我國的語言政策的推行應該有所啟示。

我們基金會以有限的資源照顧新住民。個人也在很多場合鼓勵新住民教導她們的小朋友學習(東南亞)母語。理論上,新住民與其子女日夜在家裡相處,時時以母語對話,應該會用流利的母語溝通才對,但事實上,新住民子女會講母語的並不多。而從我們服務的觀察,新住民來自東南亞的國家,很多沒有讀過中文學校,不認識中文或認識不多,沒有特殊專長,通常卻多擔任家庭經濟的主要支柱,要找到薪水較好的工作很難。迫於現實,只好做些低收入二萬元以下的零工。

而每個月有限的收入,除了應付每日的柴油米鹽醬醋(好像沒有茶)之外,最主要的是花費就是房租。沉重的生活壓力讓他們已無多餘心力教導孩子母語,加上父家的人常認為孩子學會了也用不到,所以也不覺得有學習的必要。孩子當然也就不重視媽媽母國的語言和文化,更別說去認識和學習了。(至於我國自2019年8月從國小一年級起,十二年國教課綱增加新住民語文課程,列為小學必選課程之一,成效有待觀察。)

今天,擁有六億多人口、佔全世界第三大族群的東南亞各國,成了全世界搶進的目標,我國與它們的貿易額近年也相當大。因此,培養懂得他們語言的外貿、外交,甚或文化專才,實在有其必要。若能鼓勵新住民除了努力學中文,認識臺灣文化之外,也能講自己的母語,教孩子自己家鄉的語言與化好培養新台灣之子,未來必將成為臺灣與世界溝通的重要橋樑。

作者:尤英夫(財團法人台北市賽珍珠基金會董事長)

發表迴響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